2021年4月江西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3

发布时间:2021-03-19 11:03 阅读:

第三,世界关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单项选择)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先有因,后有果。

因果关系的原理和意义。

(1)因果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相反的。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第二,因果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第三,因与果是互动的。

(单项选择)因果联系客观普遍,但具体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主要有几种类型: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个果实有多种原因,同一果实有不同原因;多因多果。

(2)掌握因与果的辩证关系原则意义重大。首先,只找出某件事或现象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只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则和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从属作用,影响事物的发展,加速和延缓事物的发展变化。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这表现在:

第一,必然性是由很多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从而为我们自己开辟了道路,而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其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它隐藏在必然性的背后,被必然性所支配,不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多种选择)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把两者分开,只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2)把握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则,意义重大。

首先,因为偶然性被必然性所支配,必然性决定了事物的方向和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照必然规律行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其次,由于必然性是由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会,揭示隐藏在偶然现象背后的必然性。

此外,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它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4)内容和形式

(单项选择)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内部各种矛盾的总和,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形式是指统一内容要素的结构或表达内容的方式。

(e)性质和现象

(单项选择)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部关系。

(单选)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关系。

(简答)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原理和意义。

(1)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和对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人类的感官在接触事物的外部时可以直接感知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之中,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来把握。其次,现象是个体的、具体的、多样的;本质是类似现象中普遍的、普遍的东西。第三,现象多变,易腐。本质相对稳定,相对平静。

第二,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离不开现象,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必须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来表达,这并不意味着现象的纯粹本质不存在。另一方面,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以某种方式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自然决定现象,这是现象存在的基础。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性质。

(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原则意义重大。

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和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第四节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简答)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1)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法律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法律的客观性是指法律是动物所固有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胶根本不能创造或破坏法律,也不能随意改变法律。人们只能认识和运用法律。第二,普遍性。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法律不仅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中起作用,而且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中起作用。

二、意识及其动态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多种选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单一选择)社会劳动对意识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单项选择)社会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动物心理学向人类意识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简答)意识的本质包括:

(1)意识是人脑的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单项选择)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和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生命,意识是第二生命;意识对物质有动态反应。

(单项选择)物质决定意识,其动力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割裂这种统一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动力作用,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在意识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简答)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意识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单项选择)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实践。

(3)(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必须充分发挥人们理解和运用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现实态度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扎扎实实依法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加王老师微信:17376852159 ,免费获取一份价值1980元学历提升大礼包(学历提升方案+辅导教材一套+直播课程+通关技巧+模拟试题)
Tag: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