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东成考网 > 成人高考 >

深圳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串讲复习资料(一)

发布时间:2020-07-19 00:00成人高考     返回首页

帮助深圳自考考生整理出深圳自学考试语言学概率串讲复习资料,供考生参考!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1. 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第二章 语音

1. 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 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 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 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 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0. 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 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 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 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

20. 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 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 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加王老师微信:17376852159 ,免费获取一份价值1980元学历提升大礼包(学历提升方案+辅导教材一套+直播课程+通关技巧+模拟试题)

咨询学历请添加老师微信:
1、王老师微信:15323409937
2、王老师微信:17376852159
3、张老师微信:15999506543
4、邓老师微信:YIWEN5578
5、肖老师微信:V18917
6、汤老师微信:TQ23890
7、李老师微信:li254784116
8、杜老师微信:zzp6028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

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远程教育 开放教育 学历提升 夜大夜校 函授教育 成考信息 自考信息 院校信息 电大信息 网教信息 成考院校 成考大专 成考本科 成考知识 自考院校 自考大专 自考本科 自考知识 远程院校 远程大专 远程本科 远程知识 开放大学 电大大专 电大本科 电大知识 学历提升 成人教育 成人大专 成人本科 夜大 夜校 文凭 快速拿证 函授大专 函授本科 成教业余 成教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