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焉”在大学语文中的种种用法,让你成考古文不再犯迷糊

发布时间:2020-07-05 00:00 阅读:

虚词“焉”在大学语文中的种种用法,让你成考古文不再犯迷糊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且焉置土石”……不清楚大伙儿在初、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下看到这种语句,有木有一个字一个字的拆出来讲解?有木有思索过“焉”在这其中的功效?有木有和大家现代汉语语法的叫法比照一下?有得话那更非常容易了解这篇文章内容说的?热荩??]有得话也没事儿,能够认真阅读接下去的?热荨?

1、兼词

兼具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含意,一般用于动词或动词构造以后,详细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场所等。

比如:

①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②王无罪岁,斯天地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2、指示代词

一般用在及物动词以后当做宾语,代指前边出?F的人、事、物等。

比如:

①及骤尝焉而摩擦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D?D尝焉:尝试做这件事情。

②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D?D怜焉:爱惜老百姓。

3、疑问代词

一般用于动词或动词性构造以前表明疑惑,可译为“哪儿”、“如何”等。

比如:

①焉得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②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4、语气词

做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明不一样的语调。

(1)表阐述语调,可译为“了”,或不译。

比如:

①因此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地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②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之岸终不能达也。(《论毅力》)

(2)表疑惑语调,可译为“呢”。

比如:

①则不才益将缘何报焉?(《报刘一丈书》)

②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③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加王老师微信:17376852159 ,免费获取一份价值1980元学历提升大礼包(学历提升方案+辅导教材一套+直播课程+通关技巧+模拟试题)
Tag:虚词,大学,语文,中的,种种,用法,让你,成考,古文,再犯,
相关文章推荐